关于申报2025年度山东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的通知

  • 发布日期 : 2025-04-29
  • 浏览次数 : 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根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确保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德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下,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开展2025年度山东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课题。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引领,立足乡村全面振兴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围绕粮食安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研究,突出实践性、指导性、战略性特点,形成一批时代特征鲜明、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二、选题方向

(一)持续增强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山东战略路径研究(SDXCZX202501)

根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求,重点围绕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巩固大豆扩种成果、花生扩种和棉花稳产提质,山东省六大粮食单产提升引领区建设,通过调查研究和模型预测,分析山东实现粮油作物供给保障能力的潜力和技术路径,着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二)推动山东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SDXCZX202502)

深入调研德州等市畜牧业发展情况,分析山东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从畜牧业养殖标准化提升、现代技术研究应用、现代化设施建设、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全产业链配套集群发展、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及转型升级措施,加快山东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三)科技赋能山东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SDXCZX202503)

调查研究我省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方面的科技创新支撑情况以及成果转化情况,总结分析科研院所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提出科技赋能山东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路径及支撑体系。

(四)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下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研究(SDXCZX202504)

总结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经验,梳理我省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困难,研究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下信息化、智慧化应用于农业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并提出加快山东省发展智慧农业的政策建议。

(五)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SDXCZX202505)

数字技术具有赋能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围绕山东省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调研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

(六)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山东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研究(SDXCZX202506)

数字普惠金融是驱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阐释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研究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山东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

(七)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实践研究(SDXCZX202507)

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围绕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政策、农业保险政策、粮食主产区奖补激励政策等方面选题,开展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的实践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八)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研究(SDXCZX202508)

中美关税战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背景下,围绕如何统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进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需、维护种粮农民利益等开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以培育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对我国的影响,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平稳运行。

(九)推动山东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SDXCZX202509)

调研国内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的地区,总结经验做法,围绕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等开展研究,针对山东省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面对的问题,提出推动山东省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

(十)共同富裕目标下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研究(SDXCZX202510)

围绕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研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如何合理确定带动方式和受益程度,并构建联农带农指标体系,提出构建关系稳定、联结紧密、权责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可控的联农带农机制模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机制保障。

(十一)新质生产力引领山东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SDXCZX202511)

阐释分析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评价体系和测度指标。分析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阻碍条件,构建模型,通过数据分析,研究新质生产力引领山东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十二)山东省县域乡村振兴模式、评价体系研究(SDXCZX202512)

依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发展基础、基层治理、工农城乡结构等情况,深入分析山东省涉农县(市、区)的不同代表类型,聚焦不同类型地区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总结提炼适宜的发展模式、评价体系和要素集聚路径,提出指导支持县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建议。

(十三)片区化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SDXCZX202513)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围绕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衔接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合理划定乡村振兴片区,坚持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推动片区提质增效,完善片区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提出片区化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

(十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路径研究(SDXCZX202514)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各种路径的调研分析,尤其是对标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发展经验,提出适合山东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方法路径。

(十五)完善山东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研究(SDXCZX202515)

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聚焦解决山东省“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研究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十六)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机制研究(SDXCZX202516)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下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创新,重点围绕科技人才下沉引导机制、赋能使用机制及长效培养模式等开展研究。结合典型案例与实证分析,研究提出政策协同、评价体系与动态保障机制,构建“引才-用才-育才”全链条服务体系,形成可推广的机制优化方案,为破解乡村人才困境、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决策参考。

(十七)新时代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机制创新研究(SDXCZX202517)

聚焦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的需求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涉农职业教育水平、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扩大AI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场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乡村振兴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

(十八)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经验做法研究(SDXCZX202518)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要求,实地调查和总结研究山东省盐碱耕地综合利用的推进模式、主要做法、取得成效、有益经验等,阐释分析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增产潜力,提出提高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的政策建议。

(十九)山东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策略与路径(SDXCZX202519)

根据近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要求,调研山东省的农林牧渔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研究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路径,提出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的政策建议。

(二十)人工智能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SDXCZX202520)

重点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科研、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应用的典型模式、应用场景、发展趋势等,对国内外和省内外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立足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和实践需求,研究提出丰富人工智能在我省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和优化推广应用的政策建议。

三、申报要求

(一)课题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须具备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含)学历、且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该领域专家书面推荐;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较好的工作基础,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具备按时完成课题研究的物质条件和时间保证。

(二)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为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智库或其他相关单位,其所在单位为课题申报(牵头)单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单一课题申报和联合单位数量不超过3家(至少有1家山东省内单位)。申报(牵头)单位在“三农”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申报(牵头)单位负责对相关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并承担课题管理职责。

(三)限制条件

每个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题目,申报材料须如实填写,提交申报书视为承诺所报内容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行为的,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资格。

(四)其他

按照上述选题方向自拟课题名称,课题名称表述要科学、严谨、规范、简明,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课题研究内容涵盖某一选题方向全部或部分,要求有针对性,并贴近乡村振兴切实需求或区域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四、立项程序

(一)申报受理

自本课题申报指南发布之日起面向社会受理申报。自行下载并严格按照填报说明填写课题申报书和申报统计表。

申报材料提交要求:

(1)纸质版:申报书A3纸张打印,骑缝装订,加盖申报(牵头)单位公章后,一式2份邮寄至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申报材料不退回。

(2)电子版:申报书Word电子版和带有签章页扫描版的PDF文件及申报统计表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文件名和邮件主题命名为:“选题方向编号—申报单位—课题负责人课题申报材料”,例如“SDXCZX202501—山东xx大学—李xx课题申报材料”。

(3)申报截止时间:以上申报材料2025年5月25日前按要求邮寄到指定地址和发送到指定邮箱。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材料的,不予受理。

(二)组织评审

实践研究院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德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确定立项课题。

(三)签订任务书

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与承担课题的负责人和牵头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

五、有关要求

(一)研究时限

一年。

(二)研究方式

课题研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坚持“三新一用”(研究新情况,进行新分析,提出新建议,可直接应用于决策)的衡量标准,坚持政产学研用相融合的研究机制,紧扣选题方向、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实践经验进行考察调研,凝练总结。

(三)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不少于15000字)和决策建议稿(约3000字)。决策建议稿应简要叙述该成果最有价值、最能引起学界或领导关注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证。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所有,公开发表的成果应注明课题资助单位: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并标明课题编号。

(四)经费说明

课题承担单位自筹。

(五)课题验收与成果应用

实践研究院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德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组织课题验收评审,并根据成果的理论价值、应用效果及重要领导批示情况,进行年度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工作。评选优秀的课题负责人推荐加入实践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在后续研究课题中优先立项。

六、联系方式

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

赵海涛,电话:0534-2684501

张洪星,电话:0534-2684500

电子版申报材料接收邮箱:sdxczxsjyjy@163.com

纸质版申报材料报送地址: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山东省德州市大学西路1245号)。

附件:

1.2025年度山东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申报书模板

2.2025年度山东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申报统计表


                                                                                                                                                                  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  

                                                                                                                                                                         2025年4月29日 

 

                                                                                                         

           附件1:2025年度山东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申报书模板.docx

           附件2:2025年度山东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申报统计表.xls

联系我们
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信息  
电话:0534-2684500 
电邮:sdxczxsjyjy@163.com
 
校备案号:京ICP备05004779号-2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1245号
  • 关注微信